
引子配资咨询
本文摘自《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》(2013年5月),王金柱口述,原标题《我是军人,随时准备牺牲,我不能娶你》。
大多数抗战老兵的回忆录内容往往比较简略,一方面是因为年老后的记忆逐渐衰退,再加上时间久远,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清晰记忆;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顾虑,可能不便公开。王金柱,生于1914年农历二月初七,长沙县黄花镇人。他1929年投笔从戎,黄埔十三期政治科毕业,先后参加过多个重要战役,担任过多个军事职务,直到1964年退役。退役后,他定居长沙县黄花镇,并开始了他的晚年生活。
王金柱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,说自己小时候上过四年私塾,学会了写一手好字,常常让大人们刮目相看。1929年春节,他到城里玩耍时,看到在登隆街的一个店铺里张贴了一张“招兵布告”,招收学生兵学习技术,待遇相当优厚。于是,他没有告诉父母,偷偷报了名。招兵的人看到他个子不够高,不太符合标准,犹豫了一下。但王金柱不气馁,他软磨硬泡,终于成功说服了那人。然后,他们乘火车前往武汉的一个兵营。不久,他才发现自己遇上了兵贩子,竟被卖作了壮丁。当天晚上,王金柱趁机溜出兵营,逃到武昌,决定继续走这条当兵的路。
展开剩余70%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18师,师长是张辉瓒。这个部队属于湖南地方部队,大家看到他是个年轻的学生,个子不高,根本拿不动枪,所以让他接受了半年的干部训练。那时候,18师正与桂军作战,王金柱不幸被桂军俘虏,但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,便被留下做文书。后来,他趁机投奔了60师,师长蔡廷锴待人谦和,深得士兵的爱戴。60师的许多士兵来自湖南,王金柱在这个部队里服役了二十年,担任过文书、特务长、副官、军械官等职务。
1931年,部队调防上海,1937年参加了淞沪会战。60师是广东部队,但湖南人最多,王金柱就是其中之一。他说,这些年他走过了中国大部分地方,尤其是在湖南周边的六个省: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,都有过战斗经历。他参加过淞沪会战、三次长沙会战、长衡会战,还曾驻守在岳阳新墙河旁的草鞋岭。
1949年,王金柱被调到广东省保安第3师担任军械主任。保安3师是地方军队,体制不完全。在这个部队中,他与老长官黄保德的关系非常好。黄保德的太太和王金柱是老乡,王金柱也因此受到了提拔。抗战期间,湖南战斗了整整六年,王金柱回忆当时的生活,他形容那时的日子就是“不是打仗就是走路”,而且经常反复走过相同的地方,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做。期间,王金柱参与了多次战斗,走过了无数个战火纷飞的地方,深知战争的残酷。
他特别记得1939年武汉沦陷的情景。当时,武汉的外围战斗逐渐激烈,部队撤退到了岳阳,最终,日军开始向湖南推进。因为战斗的激烈,部队无暇顾及后方,张治中指挥下的湖南防线在一次误判中将长沙城付之一炬。张治中误以为日军已攻入长沙,而实际上他们已进入新墙河,并误将火焚烧长沙,引发了当地百姓的不满。张治中的误判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也导致了他最终被撤职。
此外,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,王金柱带领200多人的补充小队进入平江山区。他回忆,晚上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侦察,大家不得不小心行军,不敢发出一点声音。途中,王金柱遇到了一位迷路的少女,得知她因和家人走散而独自一人。王金柱安慰她,带她到安全的地方,夜晚让她和队伍一起休息,并在第二天帮助她找到了家人。王金柱还记得她家是书香门第,父母都是教师,她才16岁,但已读过很多书。
在随后的岁月里,王金柱继续服役,参与了台湾的建设,直到1964年选择退役。退役后,他尝试进入商界,但不幸被骗,经济状况一度陷入困境。感谢蒋经国设立的“荣民总医院”,他不仅获得了医疗保障,还领取了相对稳定的退休金,这些对他后来的生活起到了帮助。
1988年,王金柱终于获得了台湾当局的批准,可以回到大陆探亲。他在全国各地走了一段时间,1990年代末最终定居在长沙县黄花镇。回忆起自己参军的岁月,他说:“抗战不是我们去打日军,而是他们来侵略我们。”他深知,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无以言表,尤其是日军对民众的残暴。
王金柱现在已经年迈,但他的子孙繁盛配资咨询,拥有20多个孩子和孙子孙女。他常常去市区走走,看看长沙的变化,感叹自己终于可以安享晚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