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1月的国际舞台上,美俄关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向更深的僵局,美国对俄罗斯两家最大石油公司的制裁还在影响着双边贸易,另一边特朗普又开始拿对华加征关税说事,声称要是中国不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配资咨询,就考虑对中国施加巨额关税压力。就在这“风高浪急”的当口,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带着重要使命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,不仅与中方共同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,还在北京见到了中方领导人,而他带回莫斯科的消息,让普京在俄联邦安全会议工作会议上难掩喜色。
克里姆林宫一众高官都出席了这场安全会议,绍伊古、梅德韦杰夫、格拉西莫夫这些熟悉的名字都在列,会议一开始普京就开门见山地说,米舒斯京已经详细汇报了访华的具体情况,还面带喜色评价这次访问“行程非常及时”“内容充实且十分有益”。要知道在米舒斯京启程前,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就强调过“此次访华意义重大”,现在看来这份“重大”完全没有辜负预期——在美俄关系持续恶化、欧洲还在加码对俄制裁的节点,普京太需要稳住中俄关系这一重要支柱,而米舒斯京确实带回了他最想听到的消息。
展开剩余74%中方在会见米舒斯京时明确表示,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在“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”中笃定前行,维护好、巩固好、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的战略抉择。这短短几句话可不是普通的外交辞令,而是给当下的中俄关系定了调。“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”,明眼人都知道指的就是来自美国的各种压力,从对俄石油制裁到特朗普威胁对华加征关税,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搅乱中俄合作的心思昭然若揭。但“笃定前行”这四个字更有分量,它不仅概括了过去和现在中俄关系的稳固,更传递出未来无论外部压力多大,两国战略关系都不会受根本性影响的信号,这对当下的俄罗斯来说,无疑是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。
有意思的是,之前中美釜山会晤后,特朗普还高调宣称在会晤中谈到了乌克兰问题,说中美会就此开展合作推动局势“实质性发展”,甚至之前就公开喊话让中国减少进口俄油。可中方在会晤情况通报里,压根没提俄罗斯或俄乌冲突,只提到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”。这种反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——特朗普想拉上中国间接影响俄罗斯,但中方根本没接这个话茬。中方既没有否认特朗普的表态,也清楚如何处理中俄关系最终要由自己决定,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,在米舒斯京访华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米舒斯京这次访华达成的成果,可不只是政治层面的定调,经济领域的合作进展同样亮眼。根据俄方通报,双方重点讨论了能源贸易、跨境运输、金融结算以及粮食出口等领域的合作,俄罗斯尤其希望扩大对华出口非能源领域产品,像化肥、农产品、机械设备这些,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急于打破“只卖资源”经济格局的迫切需求。而在金融结算上,俄罗斯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更让人关注,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超过95%,几乎完全摆脱了美元和欧元。这种结构性变化不只是应对西方制裁的“被动选择”,更在重塑俄罗斯的经济金融战略,现在的俄罗斯,已经越来越适应在人民币体系下开展贸易活动。
俄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还提到,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冶金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2%,化工产品增长24%,食品增长11%,进口方面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化工产品增长11%,金属制品和纺织品分别增长16%和12%,非资源非能源商品正成为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,甚至预计这类商品的供应增速会比整体出口增速高一倍。这些数据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它们背后是中俄经贸合作结构的优化,是两国从传统能源合作向多领域、深层次合作迈进的有力证明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俄在合作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定位,政治上高度互信,经济上深度绑定,但在战略层面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判断。中方一直秉持“合作但不过界”的态度,愿意在经贸上扩大合作,也愿意在国际舞台上保持沟通协调,但不会替俄罗斯承担地缘政治的包袱。就像在乌克兰问题上,中方始终坚持“劝和促谈”,不深度介入也不选边站队,米舒斯京带回了“积极信号”,但中方不会因为普京的需要就改变自己的节奏。
现在再看普京在安全会议上的好心情配资咨询,就完全能理解了。米舒斯京带回的不只是“中俄关系笃定前行”这八个字,更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和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。在美俄关系恶化、特朗普不断施压的背景下,中俄关系的稳固发展不仅能帮助两国抵御外部风险,更能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。当美国还在试图用制裁和关税等手段遏制他国发展时,中俄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,平等互利、相互尊重的合作才是应对挑战的正确选择,而这或许就是普京心情大好的根本原因——他看到了俄罗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,找到了一个可靠且坚定的合作伙伴。
发布于:江苏省网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